移至主內容

馬會於2022/2023年度馬季開始前,曾全面檢討獎金及獎勵架構,其中一項修定便是提高長途賽的獎金,三班或以上的1600米至2400米賽事(不包括分級賽),獎金會比1400米或以下的賽事高10%。

這個攻策的目的相當明顯,就是為了鼓勵馬主購入中長途馬,然而成效不但不明顯,可說是沒有任何作用。今季的皇太后紀念盃,告東尼3強退出女皇盃轉移目標,加上「優才」延遲報名加入,終於成局,有6匹馬參賽。

其實,若非有「浪漫勇士」單天保至尊,最近3屆的香港盃及女皇盃,都極有可能由外隊馬包Q,而香港馬在香港瓶持續處於劣勢,甚至漫延到遮打盃,情況令人唏噓。

香港三班或以上的2000米或以上賽事,數量極少,除了廣為人知的3場2400米分級賽之外,谷草2200米的三班賽事,全季只舉行兩次,二班或以上沒有舉行。至於田草2000米,三班只舉行3次,而二班只有2次,這7場賽事中,「愛心神駒」及「優才」各贏兩場,已經佔了4場頭馬。加獎金而賽事數量不增反減,又如何吸引馬主買長途馬呢?

其實,只要在賽期上不怕吃虧,逐步增加長途賽,即使只有小貓五六隻,馬主見出馬少,競爭低,自然有購入長途馬的心動。就正如自購馬特別獎金,現在也多了很多三班六十餘分的自購馬,能否成材則是後話了。

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