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會由2025/2026年度馬季開始,進一步擴大自購曾出賽馬匹特別獎金計劃,進口時評分達70分或以上的馬匹,於在港服役首兩年內首次勝出三班賽,將可獲得150萬港元特別獎金。
上述措施適用於所有現正在港服役,而進口時評分達70分或以上的馬匹,獲取特別獎金的兩年期限,將由馬匹進口來港當日起計算。自購曾出賽馬匹特別獎金計劃經擴大後,將涵蓋兩類第三班馬匹,分別是現行計劃中進口時評分達63分或以上,於年屆5歲前首次勝出三班賽的馬匹,以及進口時評分達70分或以上,於兩年限期內首次勝出三班賽的馬匹(換言之,進口時評分達70分或以上的4歲馬具備資格贏取特別獎金直至6歲)。
馬會透過特別獎金計劃,目的是鼓勵馬主購買自購馬,自購馬由於在外地曾經出賽,能力有基本證明,如果馬主購入一些已證明賽績,能力亦尚有進步空間的馬匹,對於提升香港賽馬的整體質素當然有一定幫助。不過,如果有些馬主只是對準特別獎金去購買自購馬,利用三兩百萬購入一匹63分的PP,將來能夠成材的比例肯定比PPG少。這是因為曾經出賽的馬匹,能力雖然有證明,但未被發掘的潛力也相對較小。
近3年香港最好的6匹馬,「金鎗六十」、「金鑽貴人」、「嘉應高昇」、「遨遊氣泡」、「加州星球」及「浪漫勇士」都是PPG或ISG,牠們皆未曾在外地出賽,試想想如果牠們在出道初期跑了一兩場之後,牠們的身價會比未出賽前有什麼不同呢? 對於金錢不太缺乏的馬主又會否願意售出呢?